我算是對疫情很緊張的人,去年初得知中國疫情的消息後,我就買了四盒口罩了。
而後在同事間,也是我最緊繃,我一上班就會先洗手,消毒在超商買的三明治外包裝、消毒寄杯的保溫杯外側,消毒桌面、手機、辦公室話機、電腦、鍵盤、滑鼠,消毒完後,又去洗手,才吃早餐。那時候我有胃食道逆流,起床後得先吃藥,所以得上班後才吃早餐。(後來狀況改善,就都在家吃了。)
那時,只要同事不戴口罩我就會提醒他們保持安全距離,我遇過有個同事,在我脫下口罩莫名就在我身後,幾乎就在我耳邊突然問我問題,嚇我一跳,我回頭,發現她沒戴口罩,我就忍不住瞪她一眼,問:妳不知道社交距離嗎?(可見我多緊繃><)
我家老爺如果回家第一件事沒用酒精消毒手,也會被我碎念,而後我會拿著酒精和擦手紙,把所有把手都消毒過….
我當然不是一直如此緊繃,我也鬆懈好久,台灣沒本土案例的好長一段時間,我唯一謹守的就是,近距離接觸(特別是長時間)我一定戴口罩、回家一定先洗手、用酒精擦拭手機。
直到最近,這樣緊張兮兮的我,在疫情爆炸的現在,可想見我會有多緊繃orz
那是一種焦慮,對抗看不見敵人的焦慮。
我自己還好,但我顧念的是我的貓咪,我擔心我若生病,我的貓咪,一隻超過12歲的三腳貓、一隻超過6歲的皮貓,很難讓人幫忙顧,送到寵物旅館或寄養也不妥,我那三腳貓早期有自發性膀胱炎病史容易緊張,年紀那麼大我很擔心牠突然有狀況。養貓那麼久,我知道對貓咪而言,平安舒適的靜好歲月,就是牠們最佳養生之道。
離題了。
其實這幾天我連看劇都很難進入狀況,更何況是閱讀,唯一有效能讓我專注、消除焦慮的,不騙人,只有寫作。
當然,切換到寫作的心情不會像扭個開關容易,但一旦切換成功,這幾天的經驗是,我可以好幾個小時都融入筆下的世界。
多好啊。對不對。
寫作其實是一種自療,是真的。
這篇其實就是碎碎念,紀錄一下心情。
有時候,我看到台灣這片土地的人們,在危急時刻,會自動自發自律自主封城,內心都會很激動。
事後責怪什麼毫無意義,對疫情那麼緊張的我,其實對機師、獅子會、阿公店什麼的,一點責怪的念頭都沒有,也不想獵巫,當下唯一的情緒是挫折,就是那種「啊!糟了!得打戰了又必須緊繃了得面對了!」的心情,畢竟政策面涉及選民的眼睛,那種往回看破洞那麼大的奇妙政策以後記得要選更能看長遠的公僕、或者說身為公民以後得提醒自己不能懶惰忽略那麼重要的議題;涉及指揮作戰的,人不是神,打怪也可能遇到越來越強的怪,只要不是口水戰互相推卸責任,我覺得其實也沒什麼好責怪的;涉及歷史共業的,現在去檢討也沒意義,甚至我覺得污名化阿公店做什麼呢?老人去阿公店一定買春嗎?老人不能去喝茶聊天嗎?或許阿公店只是老人版的錢櫃好樂迪不是嗎?(就算阿公店有在買賣春,那也只是因為這客層年齡層易重症,先爆出這個黑數問題與族群罷了)欸。至於疫調不實,或許我們都得學乖,沒有人會完全老實或一定有人不老實,所以破口勢必會出現(其實往回看,台灣無法永遠自絕於地球村之外、疫苗施打的普及率才是關鍵)。
所以比較起來,我看到那麼多人自動自發自律,相關單位也趕緊努力斷鏈。這兩天上班,路途中,車流和移動人口大概少了至少一半,而幾乎每個人口罩都戴好戴滿,我只看到一個騎腳踏車的阿伯邊抽煙邊騎腳踏車,另外就是捷運施工的工作人員(但他們是在室外、流汗、每個人彼此距離都很遠)好幾個沒戴口罩…..
公司今天起就分AB班分日上班了,至少現在我可以減少一半的外出,焦慮多少減輕><
我為什麼寫這麼長><
什麼台灣只示範一次兩周解除三級那種言論,我看到都忍不住失笑了,若是天真也就罷了,如果是我的後輩,我會拍拍他的頭告訴他為何不可能;若是政令或洗腦,我會忍不住翻白眼,因為這才是會讓我生氣的點。
遇到問題、了解問題、解決問題,面對當前嚴峻疫情的考驗,空泛的口號只會讓人異常生氣。相對地,真正做自己能做好的、能做到的,就是一種負責,就是努力,一起努力,正確有力簡單的行動指引才是務實的。這就是我看到大家幾乎自動自發自律,會感到感動。(當然很微妙的是,這種時候還有政治立場之分的或只看利益的……嗯,不多說……)
我為什麼寫那麼多>< 我不該在這個站台那麼嚴肅的。但或許,心裡那股期待再次歲月靜好,讓我多說了些。
願大家 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