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者與書寫者。

1

照片是今年三月霧濛濛的窗外景色,原本山樹風光化成一片白色霧景,只要不需出門,我就覺得浪漫的很。

最近看完席絹的《老子還活著》,覺得非常好看。身為一個讀者,能看到豐富飽滿的故事情節、主線支線都栩栩如生的角色,又不冗長的一本完結,讓人帶著美好甜蜜的心情闔上書本,這就是閱讀的美好。

席絹的後記也提到,「每寫一次後記,都像在做最後的告別」。

同時身為一個閱讀者和書寫者,每次看到關於出版業不景氣、台言日益衰微的消息,總是有種難以言喻的嘆息與焦躁。

基於市場研究,我找了半天,找到了一間不太遠的租書店。這輩子以來,租書店與我的關係,很簡單來說,只有距離近不近的差別。距離近的話,放押金,開始借書看小說;距離遠的話,上下班累了懶得繞路就可能好一陣子沒踏進半步。

這一陣子踏入,原來租書店的生態,在這兩三年間,有了驚人的變化。滿滿的主要位置都是原創,而且是很大的一本,很多本。所以說,說現在的人不閱讀,是錯的吧?還有好多櫃好多櫃是男生看的那種奇幻還是修仙,小小一本,也是很多本。

台灣言情小說呢?主要舊書都被清空了,有人想買就賣出,所以一些大手作家的書,都沒有了,剩下的也沒有多少了。放眼所及,大概是租書店不到1/10的書量了吧。而且是放在地下室(各家出版社都有)。

一樓門面區還是有台灣言情小說,新書區有狗屋的、新月的、禾馬的(總共加起來大概10本吧,所謂近期新書),一樓後方還有兩櫃的十八禁的台言。

其實有更深刻的體驗但不想明寫了,只是帶著惆悵的心情回家;跟著,在那日後的某個夜晚裡,我作了一個奇特的夢。

就像《全面啟動》《Inception》所講的夢,夢的一開始你完全沒頭緒,但你就是發現你很自然的出現在一個場景、旁邊就算有個人也很理所當然───

我的那個夢也是這樣。

我莫名其妙就坐在某人的身邊,好像跟她很熟悉似的。她是我們萬家的超級大手作家。

「我跟妳說喔,我昨天去租書店,然後……」我很自然地,把惆悵的心情一股腦兒宣洩。

「這樣子啊……」大手作家語氣平淡,但是很有安慰感。

「櫃台小妹妹甚至問我席絹是哪兩個字呢?」我又說。

「嗯……」大手作家還是淡淡然的。

然後,夢就結束了。我和她就並肩坐著看前方,自始至終我都沒看她的臉,可能也是因為我不知道大手作家長什麼模樣有關吧,所以夢裡也沒辦法發明一張臉出來。

身為一個閱讀者,我想,未來不論怎麼發展,言情小說/愛情小說不會滅絕,只是會以什麼風貌或形式呈現,現在還很難推測。以現在教寫作的書越來越多,或許真的就走超小眾市場也說不一定。紙本書會不會變成較為昂貴的、隨選隨印形式呢?

這裡的文常常充斥隨想隨筆,人少少的甚至沒人,很好。好像自言自語,比較無負擔無壓力。或許我其實比我自己想像得還要害羞,所以喜歡這樣低調抒發吧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