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首先,不要臉的,把我的書跟一些前輩的排放在一起。)
這一週來,努力閱讀著,把一些買來的、手上存放已久的書馬不停蹄的啃著讀著。
大概已看五十本了吧。
當然,閱讀這件事,有個很麻煩的狀況,就是有些書裡的世界,你進不去就是進不去,有些書我怎麼看都融入不了那個世界,以前會很努力地想要突破,但年紀大了之後,我覺得就是一種書緣,進不去就放棄吧……時間那麼少,還有那麼書要看、可以看。
今天突然想要打下這一篇文章,在於閱讀時的感動。
“若覺沈重複雜,因為是人生;也希望人生的故事,是能夠閱讀到老的。"
這文字來自言妍寫於《相思行歌》的序。
看到這行字,心頭鼓譟著,難以言喻。
《相思行歌》我才看完第二章,就忍不住跳起身想著,這樣的文筆這樣的說故事方式,一本書才不到200元,這樣的閱讀體驗太過超值了。
而,這是很多不看言小、帶有偏見的人所無法想像到的故事。
其實不只是言小,凡小說類的書籍,彷彿就這麼矮了一截,好像就是難登大雅、對未來無益的文種,對此,我有著極度的不滿。
年輕學生時代,一個好友看我都讀推理小說,說了一句,「難怪妳個性比較偏激。」我那時無法置信的看著對方,想著關心社會、政治的我在他人眼中是偏激?說這句話的人讀的書是什麼呢?哦,理財、股票、厚黑學……我沒有反唇相譏,但心裡也給對方落下評語,總覺得對方市儈,於是漸行漸遠。
到底以書論人是不是對的?我想應該是不對的吧。但少了共同的興趣就話不投機,這是堅不可摧的真理。
回到《相思行歌》這本書。這是台灣早年的故事,但進入狀況毫無困難。這是關於這塊土地這些人物的故事,有一種親切感。
看到女主角被嚷喊「貪吃鬼」,我憶起好久之前,奶奶跟我講的話。身為童養媳的她,小時候看著該已算是家人的人發糖果發了好幾圈,卻永遠都是跳過她,讓她傻傻站著看著。那是隨著長大成人都不會消逝的傷感。我在看《相思行歌》的時候,毫無困難的融入這樣的情境,或許就是來自於感同身受,儘管那樣的情境來自奶奶的口述。
—
這是我喜歡小說的原因。
對我而言,小說,讓人進入一個世界,隨著人物喜悲,在我的腦海裡自行演繹,這是經由手指翻頁、映入眼簾、竄入腦海自己上演的情節,由我們自己的想像串起一幕幕,這樣的樂趣永遠不亞於影劇。
不只是深刻的詩意的文學的。
有些作品,十幾、二十年後讀來仍是那麼可愛有趣、輕鬆幽默,甚至是從未聽聞過的作者,沒有特殊期待的翻起書頁,竟讓我遁入有趣的、幽默的古代世界,讓我笑得不可抑止、笑到流淚,直嘆為什麼這作者寫兩本就不見了……
不管小說這種書類讓人怎麼評價,我個人覺得,喜歡閱讀小說的人是很幸福的。